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MB1345713/2025-00274
  • 发文字号:〔2025〕不编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转载和布克赛尔零距离
  • 成文日期:2025-09-15
  • 主题分类:

和布克赛尔县:破“一米一坑” 通“漫水险途” 路桥联动焕新乡村交通

发布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来源:和布克赛尔零距离

9月的和布克赛尔县夏孜盖乡,秋意渐浓,喜事更浓。13日,夏孜盖乡科克莫敦尼布呼村与科克莫敦尼布湖村传来双重喜讯——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中的120米“连心桥”,与X835(27+400)-科克莫敦尼布呼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完工投用。村民们举着手机在桥上合影,往来车辆鸣笛致意,笑容里满是对“路通桥畅”的欣喜。这不仅破解了农牧民“出行难”的揪心事,更像一股清泉,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行路难”:四级公路让“搓板路”变身“致富路”

“以前这条路‘一米一坑、一坑一米’,出门得绕村民雨天车轮陷进泥里,半天挪不动窝!”说起改造前的科克莫敦尼布呼村道路,夏孜盖乡党委书记陈庆海仍满是感慨。这条路是沿线6个村、890户2239名群众的“生命线”,可因设计承载能力弱、大型运输车辆往来频繁,常年“晴天扬灰、雨天泥泞”——不仅日常出行糟心,更像一道“坎”,困住了当地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脚步。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和布克赛尔县交通运输局联合夏孜盖乡政府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491.5万元专项资金,于2024年6月启动道路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四级公路标准推进,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设计时速20km/h。施工团队抢工期、赶进度,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9.945公里道路建设。如今,昔日颠簸的“搓板路”换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彻底成为了回忆。

道路升级的价值,远不止“好走”这么简单。“现在货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拉粮食、送饲料比以前快了近一半,运输成本省了一大笔!”夏孜盖乡种植户掰着指头算“收益账”,笑容藏都藏不住。更关键的是,这条路不是孤立的“交通线”,而是串联乡村发展的“产业线”:以科克莫敦尼布呼村为起点,它覆盖6个农业核心村,衔接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把特色养殖合作社、饲料基地、农产品加工点紧紧织成“半小时产业链”。单是夏孜盖村特色养殖合作社,就因道路通畅降低了运输饲成本,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真正实现了“路通业兴、业兴人聚”。

“连心桥”:以工代赈实现“通途”与“富民”双赢

如果说升级的道路是乡村发展的“动脉”,那科克莫敦尼布湖村的“连心桥”,就是打通民生堵点的“关键扣”。此前,这个地处乡域边缘的村子,被河道上的滚水坝“卡了脖子”。“夏季洪水漫坝,庄稼被淹、人车难行;冬季冰层打滑,走一步都得提心吊胆。”79岁的村民仲兆连提起滚水坝,满是无奈。千余名村民的出行、孩子上学、农产品运输,常年受困于这条“险途”。

“现在好了!出门再也不用绕路,一脚油门就过了河!”60岁的吴江柳站在“连心桥”上,语气里满是开心。今年8月27日,这座由中央预算内资金全额支持的桥梁正式通车——总投资217万元、全长120米,同步建设的1.5公里连接线直连田间与主干道,实现“桥通路畅”无缝衔接。从此,村民出行少走20分钟,农产品运输即便遇上雨雪天,粮食、牲畜也能及时运出村。

项目建设中,夏孜盖乡党委政府还把以工代赈政策用活、用实,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施工。“每天能挣300元左右,既能挣钱又能家,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参与建桥的村民黄国荣笑着说。

据统计,该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66万元,带动35名以上本地人就近务工,让村民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看客”变成“建设者”,真正达成“建一座桥、暖一片心、富一方人”的双赢。

强根基:路桥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行路难”到“路路通”,从“隔河相望”到“一桥相连”,和布克赛尔县的路桥建设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示范村建设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此次路桥联动的成果,正是塔城地区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的生动缩影,更彰显了该县以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和布克赛尔县将继续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推动道路与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深度绑定,让‘交通线’真正成为‘致富线’。”和布克赛尔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义磊表示,同时将持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让一条条乡村道路成为农牧民的“幸福路”,一座座便民桥梁成为连接民心的“连心桥”,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