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旅游景点
浏览量:

《江格尔》的故乡——和布克赛尔

来源:和布克赛尔零距离 日期:2023-10-27 11:10 点击:[次] 【字体:
浏览量:
【打印本文】

宝木巴,是蒙古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被描绘成“没有衰老、没有死亡,充满幸福安康”的一方乐土。今天,在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们把自己脚下的土地称为“宝木巴”。那么,这方水土究竟有什么缘由和魅力,让人们如此珍爱它?

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县境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207公里,总面积30589.2平方公里,是新疆西北的边境线。

和布克赛尔离海洋远,县境内有巴勒德尔恩沃伦、呼木哈其可托热、阿日格、古尔班通古特、哈尔努尔提等辽阔的沙漠地带。有37条大小不同的河流,其水资源主要来源于积雪融化的雪水。土地资源丰富,森林、植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

秦汉时期和布克赛尔县境属于塞人、乌孙、匈奴等古民族居住和游牧。西汉时期属于乌孙国。晋朝时期归入鲜卑辖地。在南北朝时期,先后归属于柔然、突厥、西突厥。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成吉思汗征服西辽,蒙古人进驻和布克赛尔,是窝阔台封地的一部分,后归入察合台汗国。明崇祯九年(1636年),准噶尔部巴图尔浑继任台吉后,迅速统一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卫拉特各部,1639-1643年,巴图尔浑台吉在今和布克赛尔县城东南5公里处修建城堡,成为了准噶尔部的王庭。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属清朝伊犁将军属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从俄罗斯伏尔加河南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进驻和布克赛尔。九月,乾隆封北部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称为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路盟。

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仅次于《蒙古秘史》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民间文化的巅峰之作。它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部作品,它在数百年以前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形成于生活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一带的卫拉特蒙古人中。至今仍以口头传承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蒙古人中,成为他们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其篇章多、诗行多,内容极其丰富,蕴含着蒙古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理论的崇拜等诸多方面的原始形态。

史诗《江格尔》讲述了智勇双全的江格尔汗带领他英勇善战的12名雄狮大将、32位虎将和6000名勇士,为保卫家乡和人民、创建社会安定、人民自由、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相待、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与外敌、内奸、各路奴役者、掠夺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成功建立了理想的,没有战争、没有邪恶、没有饥饿、没有生老病死、四季如春的和谐美好宝木巴家园的故事。

《江格尔》的序诗中这样歌颂宝木巴地方:

江格尔的宝木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的人民永葆青春,永远像二十五岁的青年,江格尔的乐土,四季如春,没有炙人的酷暑,没有刺骨的严寒,清风飒飒吟唱,宝雨纷纷下降,百花烂漫,百草芬芳。

《江格尔》内容极其丰富,结构独特。《江格尔》由几十部长诗情节上互不连贯,各自独立的长诗组成的一部史诗集群。这些独立的长诗作为整个《江格尔》组成部分平行的共存于整个英雄史诗当中。

《江格尔》的数十个故事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江格尔的身世及其前辈勇士的故事。第二类是:江格尔及其勇士们结义的故事。第三类是:江格尔及其勇士们婚事斗争的故事。第四类是:江格尔及其勇士们征战的故事,其中为数最多的是征战的故事。

从整部《江格尔》来看由序诗和基本情节两个部分组成。序诗以静态描写手法介绍了江格尔及其家乡、人民和众勇士,基本情节部分则以动态叙事的手法以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描写了英雄们惊心动魄的业绩。

《江格尔》风格独特、语言丰富、曲调优美,在民间备受欢迎,传唱至国内外,是一部横跨欧亚的传奇史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卫拉特人中口头流传的《江格尔》共有200多部长诗及异文,约20多万诗行。江格尔奇土尔巴雅尔曾会演唱72部《江格尔》的传说,曾被誉为“达兰陶布齐”,但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全部演唱。

《江格尔》到19世纪初才开始被学者们记录,收集,至今还尚未找到最初演唱《江格尔》的可靠资料。

《江格尔》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蒙古民族12-14世纪震撼世界的英雄业绩。卫拉特史诗说唱家们或其他蒙古部落的史诗说唱家们将从12-13世纪开始的蒙古民族英雄世纪编成史诗说唱,是《江格尔》产生的历史条件。但是《江格尔》的主要发源地就是古代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地区。《江格尔》形成长篇史诗的时代属于15-17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建立到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西迁以前这两百年内。

扫描分享至微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