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

和布克赛尔县概况

来源: 日期:2025-02-21 12:02 点击:[次] 【字体:
浏览量:
【打印本文】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三地区中心,北与阿勒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部与玛纳斯县、沙湾县接壤,西南部以乌尔禾为界与克拉玛依市相连,西与额敏县、托里县以白杨河为界,东邻阿勒泰地区,东西最长210公里,南北最宽207公里,辖区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为塞种人、乌孙、匈奴等古民族的游牧地,西汉时期属乌孙国。东汉三国时期因西域天山南北诸国互相攻伐合并,县境归入车师后国。晋朝时为鲜卑辖地。南北朝时期(420~589),先后属柔然汗国、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唐显庆二年(657),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县境属唐昆陵都护府。贞元五年(789),吐蕃联合葛逻禄,攻陷北庭都护府,县境为葛逻禄所有。唐元和三年(808),回绝汗国统一天山南北,县境属回纥汗国。唐开成五年(840),回纥汗国崩溃,县境属黠戛斯汗国,不久,属喀喇汗王朝。宋建炎元年(1127),为西辽所辖。宋嘉定十一年(1218),归属成吉思汗的蒙元政权。宋宝庆元年(1225),封为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汗的领地,宪宗时归别失八里行省。元至十七年(1280),归阿力麻里行省。泰定帝时(1324~1328),归入察合台汗国。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归属察合台后裔建立的别失八里汗国。5世纪成为瓦剌的游牧地。明崇祯九年(1636),巴图尔浑继任台吉后,迅速统一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卫拉特各部,以霍博克赛里为大本营。崇祯十二至十六年(1639~1643),巴图尔浑台吉在今和布克赛尔县城东南5公里处修建城堡。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县境属清朝伊犁将军属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从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南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进驻霍博克赛里。同年九月,乾隆封北部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称为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路盟。民国4年(1915),在今和什托洛盖镇设县佐,隶属沙湾县。民国5年(1916)隶属塔城道。民国18年(1929),和什托洛盖县佐改称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塔城道改行政区,和什托洛盖设治局隶属塔城行政区,民国30年(1941)改和什托洛盖设治局为和丰设治局,当时县境内分为北部的部族亲王政权和南部的政府政权。民国33年(1944),设治局为和丰县,迁至现今和布克赛尔镇。民国34年8月(1945),隶属“三区”政府塔城专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成立和丰县人民政府。1954年9月10日,成立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县级)。1955年2月,改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隶属塔城专区。

扫描分享至微信
  • 上一篇  
  • 下一篇